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與英美人士保持得體距離交流

與英美人士保持得體距離交流
類別: 文化交際 [第 1 篇]
和其它國家的人相比,美國人需要更大的空間距離。雖然他們重感情,但他們在很大的程度上更需要幽靜的生活,不喜歡他人打擾或侵占他們的私人領域。比如在公共汽車上、醫院就診室裡、候車室或休息室裡,他們會盡可能地與鄰座隔開一個位子就座。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在研究人類對周圍空間的反應時發現,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獨有的空間需要。霍爾博士把空間分為四個空間區︰l.密切空間,2.人身空間,3.社交空間,4.公共空間。各個區域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及人們相互之間的密切程度。密切空間︰間距為從兩人人體接觸到相距60厘米。這種近距狀態多出現在談情說愛時,或出現在知心朋友間。兩個熟悉不久的男子處於密切空間中容易引起雙方不舒服及不安,如果一對十分親暱的男女處於這種空間,則相互感到非常自然。要是不太熟悉的一男一女處於這種空間,雙方則都會感到尷尬。人身空間︰它包括近距人身和遠距人身空間。前者間隔為60厘米到90厘米之間,是酒會或朋友聚會上最舒適的人身間隔。後者間隔為近1米到1.5米,所以保持這一間隔的接觸通常不是私人的交往。社交空間︰社交空間有近距離和遠距離之分。前者的距離為1.5米到2米,這是一種適用於處理公務的社交距離。如與客戶談生意、接見來訪者及營業員與顧客之間。遠距離社交空間的間隔在2米至4米,它適用於正式的社交活動及商業活動。公共空問︰公共空間也有近距離及遠距離之分。近距離公共空間在4米至8米,它適合於上司與助手說話,教師給學生上課等場合。遠距離公共空間適用於政治人物的活動,比如演講等。美國人對交談距離較為敏感,如有人站得較近或超出他們之間的關系所應保持的距離,則會感到很不自在,因而他們會自動地調節距離,直到舒適為止。這時往往會發生這一現象一方設法調節交談距離,達到使他感到舒服的程度,而交際的另一方也設法調節自己所感到理想的交談距離,結果一方往後退,始終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另一方卻感到雙方保持的交談距離太遠,於是盡量靠近對方。據來華工作的英美人士介紹,中國人比英美人士的交談距離要近,所以在交談時,中國人站得較近,使英美人士感到不舒服。你是否意識到這種差異了呢?案例分析握手是見面時的一種問候禮節,美國男女都有握手的習慣,不過,他們還是更注重語言的問候及表達。在其它一些國家中,比如伊娃的國家,問候時如果沒有身體的接觸就不是真正的問候,見面時接吻是一種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一些亞洲國家的問候方式卻不同,他們所使用的是一種非接觸性的問候方式。尊重他人不是通過人體接觸來表現,反而視人體接觸是一種失禮的行為,比如泰國、日本等國家。伊娃以她本國的文化習慣來理解拉聖太太,而產生了誤解。伊娃認為,拉聖太太顯得較冷淡,因為在伊娃國家裡,婦女間沒有接吻的問候被認為是一種失禮的行為,是一種對他人冷淡的表現。但按美國文化習慣,拉聖太太並非對伊娃冷淡,因為她已向伊娃微笑表示歡迎,並問了一些很友好的問題。其實,在美國,婦女初次見面是不與對方接吻的,但隨著交往的加深,為了適合異國的文化習俗,許多美國婦女也開始與異國的婦女接吻和擁抱。伊娃感到拉聖太太對她冷淡的另一原因是因為拉聖太太站得離伊娃太遠。人類學家及心理學家研究了近體距離時發現,交際雙方所需的交談距離是一個涉及兩國文化的問題例如,美國朋友之間的交談距離為人身空間距離,他們站的距離為 60厘米到 1.5米之間。如站得太近就會顯得太親密,如站得超出1.5米,就顯得太冷淡。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通常站得很近與人交談,一般在 46厘米內,超出 46厘米與人交談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友好的行為。

沒有留言: